瑞蚨祥的定制綢緞,馬聚源的傳統纓帽,內聯升的手工布鞋......這些屹立百年的老字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張名片,用它飽經歷史的品牌述說著服飾業演變的故事。
北京城曾流傳著“頭戴馬聚源,腳踩內聯升,身穿八大祥,腰纏四大恒”的順口溜,可見這些老字號當年風光無限。時至今日,“不老傳說”是否風光依舊?一起來回顧下這些老字號的“前世”與“今生”吧!
瑞蚨祥
創立時間:1862年
經營范圍:綢緞、呢絨、棉布、皮貨、化纖、民族服裝服飾
名字由來:據說,店名中的“蚨”是古代傳說中一種形似蟬的昆蟲。店名瑞蚨祥中的“瑞”字,是瑞氣的象征;“蚨”取其青蚨還錢的寓意(青蚨原是一種水蟲,因相傳青蚨還錢的典故,又成為錢幣的別名);“祥”字,一方面是吉祥之意,另外店東乃山東省舊軍孟家,所開商店均是祥字號??傊?,是瑞氣吉祥,財源茂盛的意思。
前世:瑞蚨祥創始人孟傳珊(字鴻升)是孟子的后裔,濟南府章丘縣舊軍鎮人。清光緒十九年(1893)以后,孟洛川出資八萬兩銀在大柵欄買到鋪面房,成立北京瑞蚨祥綢布店。到清末民國初年,瑞蚨祥已成為北京比較大的綢布店。擁有五個字號,即東鴻記茶莊,瑞蚨祥總店 (也稱東號),鴻記皮貨店,西鴻記茶莊,西鴻記綢布廟(也稱西號),均位于大柵欄街內。1949年,開國大典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紅旗就是用瑞蚨祥提供的紅綢布制作的。
今生:目前,瑞蚨祥的主要經營產品包括男女服裝高級定制、絲巾、絲綢書畫、家居床品等。瑞蚨祥創始人孟洛川第五代玄孫孟鋼創辦的瑞蚨祥世家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擁有“孟洛川”、“MENG孟”等高端服飾品牌。
內聯升
創立時間:1853年
經營范圍:手工男鞋、手工女鞋、機制男鞋、機制女鞋、童鞋
名字由來:“內聯升”——“內”指大內即宮廷,“聯升”示意顧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在朝廷官運亨通,連升三級。
前世:內聯升創辦之初,瞄準的就是那些能穿得起鞋的人。創辦之時,只做官員們可以穿得起的朝靴,更是走在了奢侈品行業的前沿。內聯升以制作朝靴起家,鞋底厚達32層。特色產品“千層底”鞋底每平方寸用麻繩納81-100針,針碼分布均勻,產品全部手工制作。內聯升對來店做鞋的文武官員的靴鞋尺寸、式樣等都逐一登記在冊,如再次買鞋,只要派人告知,便可根據資料按要求迅速做好送去。同時,也為下級官員晉見朝官送禮提供了方便。內聯升訂做的朝靴,都是量尺寸定做,顧客多次試穿鞋樣,直到滿意為止。宣統皇帝登基時穿的龍靴,就產自內聯升。
今生:如今,鞋店的主要服務對象是普通百姓,但仍堅持對畸形或有特殊需要的予以定做,并可保留其鞋的尺寸及要求,滿足顧客的要求。內聯升是目前國內規模比較大的手工制作布鞋的生產企業,銷售形式零售兼批發,企業性質為股份制企業。
馬聚源
創立時間:1817年
經營范圍:帽子
名字由來:馬聚源直隸馬橋人。清嘉慶十二年進北京,到崇外花市附近一家小成衣鋪學徒。一面自制帽子,串打磨廠、花市一帶的客店,一面給帽店做加工,日以繼夜地苦干,馬記帽攤出了名。鮮魚口中間路南用他自己的名字,就叫馬聚源帽店。 清政府一個姓張的大官在馬聚源帽店買了一頂帽子,發現做工精細,用料真實,經這個張官員介紹,馬聚源帽店應下了為清政府做纓帽的生意。馬聚源帽店就從一個普通的小帽店發展成為清政府做纓帽、專為貴族官僚服務的官帽店了。馬聚源故去后,其家人無人經商。張大人安撫下原來的店伙,由李建全當掌柜,沿用馬聚源的名號。
前世:清末時期,馬聚源被譽為北京帽業之首,“頭戴馬聚源”,是一種身份的象征,也是一種炫富的方式。除了供給官家的纓帽,馬聚源還制作其他多種樣式的帽子,如經典款式的瓜皮帽、民國以來風靡一時的“四塊瓦”御寒帽等。同時,馬聚源還為客戶提供帽子定制的服務。清末時,馬聚源帽店被譽為北京帽業之首,很多人都以能戴一頂馬聚源的帽子為榮。西藏班禪大師生前戴的珍貴皮帽和歐美一些國家領導人用的帽子都曾在馬聚源訂做。
今生:文革期間,馬聚源并入東升帽店,側重經營少數民族帽子。1986年,馬聚源恢復老字號,經營各種款式的男帽、女帽、童帽,以及回、蒙、藏等各式民族帽。進入新時期,馬聚源依舊堅持高端品質路線。
步瀛齋
創立時間:1858年
經營范圍:鞋
名字由來:由于年代久遠,現在已無法考試“步瀛齋”這一字號的來歷,但單從字面上即可發現其創始人希望“生意興隆通四?!钡臍馄呛蜐夂竦臅銡庀ⅰ?/p>
前世:步瀛齋生產的鞋以品種齊全著稱,由李松茂、李松森兄弟二人于1858年創建,以前店后廠的模式,制做經營布鞋等商品。20世紀30年代后期,步瀛齋開始從上海等南方城市購進皮鞋,成為北京比較早經營皮鞋的專業鞋店之一,名聲大振。
今生:現在的步瀛齋仍以前店后廠形式生產,很受消費者歡迎。1999年“步瀛齋” 品牌被評為市著名商標,被國內貿易部評為“中華老字號”。從2001年開始,北京步瀛齋鞋帽有限責任公司著重將“步瀛齋”品牌的研發和發展,作為品牌戰略以來所研發和生產的男女各種款式布鞋。
謙祥益
創立時間:1830年
經營范圍:絲綢面料、絲綢服裝及工藝品
名字由來:當年,孟家家中有規矩,兒子到三歲時,父親就會為之開一家分號。天津的謙祥益就是孟廣宦在1917年為兒子孟乃全設立的,名為“謙祥益保記”。因為孟乃全的名字中有“?!弊?,所以叫“保記”。多年后,孟乃全又為兒子設立了“謙祥益辰記”,店址就在今天的中原百貨,現在已不復存在。
前世:謙祥益的前身是山東周村的恒祥染坊,創始人為孟毓溪。在董連元任掌柜期間,恒祥染坊更名為謙祥益,從此,謙祥益快速發展起來。孟興泰在北京前門外東月墻和濟南設立了謙祥益布店后,謙祥益又在全國開設了多家分號。當時,北京謙祥益聲名顯赫,是老北京綢緞品牌“八大祥”之一。清末民初,謙祥益的發展到了鼎盛時期,這時的謙祥益在周村、任丘、上海、濟南、天津、煙臺、蘇州、漢口、青島等地開設綢布店20余處,成為全國規模比較大的絲綢布匹店。2000年,謙祥益經過股份制改造后,考慮到歷史的因素和中國文化的宏揚,再次將“北京絲綢商店”恢復為謙祥益。
今生:如今,謙祥益與全國20多個省市的絲綢公司、120多個絲綢重點生產廠家保持著密切的業務關系,是全國規模比較大、經營品種比較全的絲綢專業店之一。北京謙祥益店址也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隆慶祥
經營范圍:服裝
名字由來:明穆宗(1537-1572)隆慶帝繼位后,袁氏因制衣技藝精湛并深得隆慶帝喜愛,曾得其袁氏制衣的親書。為紀念祖上功績,后人遂將店鋪命名隆慶祥。
前世:清朝乾隆年間,袁氏第九代傳人袁士杰,在京城開起了“袁氏制衣坊”。乾隆皇帝曾欽賜“天慶祥瑞”四字以為恩典。清朝末年,時局動蕩。袁氏先祖帶著滿身技藝和部分家財遠渡重洋,開始了近一個世紀的流浪。
今生:上世紀90年代,袁氏后人在中原重起祖業,為感念祖上功績遂將店鋪命名隆慶祥。目前,隆慶祥銷售網絡已覆蓋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江蘇、安徽、山東七省,擁有百余家直營店面。2014年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
盛錫福
創立時間:1911年
經營范圍:帽子
名字由來:由創始人劉錫三命名,“盛”字是希望買賣茂盛,“錫”字是取劉錫三名字中間的一個字,“福”字是因為劉錫三乳名叫“來?!?,是祝福吉祥之意。
今生:目前,盛錫福帽子不僅國內市場,還遠銷美、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