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紡織行業晴雨表之稱的第93屆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以下簡稱中針會)開幕。交易會上所展示的各類家紡用品、男女內衣,吸引著各路買家駐足,而俊男靚女的內衣展示秀也頗為奪人眼球。后金融危機時代,這場在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內上演的熱鬧展會所昭示的,或是一場紡織行業,在經歷了成本上漲后的新一輪群雄逐鹿“大洗牌”的上演。
在本屆展會上,各家企業主推的家紡用品、男女內衣中,新材料、新功能是其亮點。而其中尤以竹纖維比較為熱門,孚日家紡股份的工程師裴長路將這一現象與棉價上漲聯系在一起。此前竹纖維產品的成本比傳統棉花產品高出一倍左右,而隨著去年開始的棉價飛漲,這一差距逐漸縮小。有抑菌功能、不易發霉的竹纖維性價比明顯提升,成為不少企業轉型的新方向。
不過在紡織行業內,相比人工合成的竹纖維材料,天然棉花依然是主要原料。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助理俞岳南表示,棉有其不可替代性,新材料還只能做到局部替代。
而對于主要原材料棉價的上漲,參加本屆展會的多家紡織行業企業各有不同應對。上海北極絨公司銷售管理中心總監鄭華表示,棉花成本的上漲并非只針對一家企業,而是整個行業。目前棉價對該公司的產品價格并未造成影響,企業將成本上漲自行消化,并未體現在產品的銷售價格上。做出相似表示的還有阿詩瑪、米婭等公司。不過浙江米婭服飾總經理何筱燕透露,棉價上漲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在5%到10%,對企業還是有不小的壓力,但是為了爭取市場,暫未做出提價的決定。
浙江弗勞思服飾董事長陶衛平表示,該公司的內衣產品價格并未隨行就市,直接根據成本上調高出廠價,而是讓市場分階段地消化。他舉例說,如果棉價引起的成本上漲幅度在30%,那么產品價格就會提高15%到18%。而港莎針織品公司董事長施天漢則明確表示,因為整個市場漲價產品較多,并非只有棉紡品單獨漲價。他認為消費者能接受一定的漲幅,而他們更關注的是能選購到質量好,價位合適的產品。
紡織行業或迎大洗牌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助理俞岳南分析說,應對棉價上漲這一必然出現的情況,不同的紡織品企業會有截然不同的局面。有些內功好,實力強的企業,能自我消化這一成本;同時,一些抗風險意識較強的企業,則會未雨綢繆,采用建立穩定的原材料基地、套期保值等手段規避成本風險。
而優勝劣汰的情況也會出現。在中針會上,就有一些企業因此退展。“展會上的產品多以棉、絲為主要原材料,而在2010年這兩樣原材料的價格波動比較大,很多企業深受影響,至今不知該如何對自己生產的產品定價。不能定價,自然就無法參展,否則如何應對前來的客戶?”俞岳南說。
對于成功應對此波成本上漲壓力的企業而言,更大的考驗還未到來。
在中針會會期內舉行的中國紡織品商業論壇上,上海百聯集團招商采購管理總部家電居室部經理楊文達介紹了這樣一組數據,2008年,該零售業巨頭在家紡用品上的銷售額是2.1億元,而2009年及2010年這一數據則分別為2.6億及3.3億,年漲幅在25%左右。而今年1至2月份,家紡用品的銷售額就達到7800萬元,同比去年上漲約30%。
這一數據顯示的是在經濟快速發展之下,消費者對家紡品的關注日益提升。而紡織業另一分支,內衣行業的情況也與此相似,時尚化、功能化的內衣也備受青睞。而在國家層面加強民生投入,拉動內需消費的大背景下,快速增長的紡織品“大蛋糕”,由誰分享?
中國紡織品商業協會會長助理俞岳南說,在本屆中針會上,不少之前主要從事外貿的紡織品企業,要求參加展會并推出新品牌,以此開拓國內市場。而在這些企業調轉槍頭所瞄準的國內家紡行業,目前一線品牌所占市場份額不足10%,市場集中度并不高。而這一比例在內衣行業則更低。
缺少著名品牌,而未來的需求又如此強勁,未來幾年家紡、內衣行業勢必面臨一次群雄逐鹿的新洗牌。而與此相佐證的是,一些品牌知名度較高的紡織品企業,參加本屆中針會的踴躍程度也是歷年比較高,俞岳南說。